要清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,要掌握传统文化内这些学术,思维转变很重要。现代是物质科学,很多学术和思维,都是严格要求科学化,而易学思维,虽然也要求逻辑思维,但易象思维也很重要。易象思维是与逻辑思维,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。逻辑思维讲究的是可反复实验性,可见可自洽,而易象思维,则讲究的是类应,可根据某种原理,建立归类属性。易学要求逻辑思维与易象思维相互融合,也就是物质与精神一体。这种思维很难掌握,人不管在任何方面,都会是要么偏左,要么偏右,很难择中而行,你细细观察历史,观察人性,观察社会,观察自己,总会发现这一点。
因此,建立易学思维很重要。本篇是易学基础知识与原理的总结篇,也旨在建立和启发他人,建立一个完善的易学思维。这种思维,不光是用在预测占卜或者中医上,是能应用在任何地方的。如果没有易象思维,学一辈子也可能无法知道背后的真相。
之前我们在超典网站上,总结过易学框架,现在我们在本帖在罗列汇总一下。
一、易学体系总框架
在学习任何传统文化学术都需要清楚以下几篇文章:
好,明白了这几篇文章之后,就具备了粗略的易学思维,那么看待传统文化学术,会慢慢有全面综合的思维产生,不会偏颇,也会避免调入玩易理的陷阱,以及避开全盘否定的思维。
二、古代天文历法
接下来,有心探源的人,最想切入的估计还是古代天文历法,说实话,这块也是一个大坑,而且很难跳出其中思维框架的束缚。一句话概括,就是:历法是易学规律深入到物质层面的一种实际应用,历法讲究的是精确到时分秒,而易学模型不需要,只需要大体同步即可。
《汉书·律历志》翻译,这篇文章可以体会到在古代,易学思维往生活中各方各面渗透的步骤。
看这些汇总的文章,即可清楚中国历法大体发展脉络,以及阴阳合历与太阳历的区别。
其中的巨坑如下:
1、时间体系大体对应天体运动即可,不是越对应预测就能算的越准(其中涉及到当代人改变预测时间体系的案例)。
2、农历是企图将太阳和月亮的规律同步计算,而太阳历只需要计算太阳即可。要论数学上的准确性和简便性,太阳历无疑更好。但要论合天道性(暂且用这个词),合历无疑是最佳(潜移默化改变人类思维共性,影响人类生死存亡)。
3、历法不是小孩子玩游戏,是需要严格要求精度准度的,不存在什么六爻历、八卦历、太极历、奇门历、洛书历……那些自媒体提出的稀奇古怪的吸引眼球的东西。这些只能算是规律应用模型之一。
4、上元积年为假设,不存在。
5、研究四甲子毫无意义,起点可以是任意干支搭配。
6、很多天象皆可以用天文软件模拟,错误的说法会不攻自破。本星球号中也有很多模拟基础符号和原理的文章以及图。
7、当代主流的预测,大多在汉后,甚至宋后形成(古代很多,不实用不合理的大部分淘汰)。那么在此之前,干支历记录断不断无影响。在此之后,预测里的时间体系,绝对不能变更。
8、感叹古代中国文明的智慧没错,但远古时期的观象授时,一定是粗糙粗略时期。但能满足当时时代的需求即可。
9、网络上号称完善历法、更改历法或者创造历法的,毫无意义。
三、建模的关键
了解清楚了中国古代历法,那么接下来感兴趣的,应该是各类学术的模型,是如何创建的。
之前在超典网站上,是有详细论述的,本星球号引用了部分,如下:
可通过上述带标签的文章了解。
总结:建模关键如下
1、大体与日地月的运动同步。本质是地球独特的运动特性。
2、补差。如同历法中的置闰,模型必须补差。也是完美圆(360度)与实际回归年度数之间的矛盾性,但补差有限度的,另外,补差的方式各种各样。
3、主流的预测模型,皆可以验证上述这点。如八字、六爻、奇门遁甲、五运六气、大六壬、皇极经世、人体内各类模型。
4、古代预测的底层有两种模式:卦气派和数理派。它们各有优劣,当代主流是数理派。它们建模的思路稍微不同,应用方法也有区别。
5、补差完成后,模型完成后,最最重要的,是开发预测的玩法和易象,这是最关键的。
四、基础符号来源
了解到这一步后,就是探索各种符号的来源了。在超典网站上,我们有详细写各种基础符号的天象和易数来源。大体包括如下:
阴阳
三才
四象
五行
五数和六数规律
七数
八卦
九数
天干
地支
二十四数
河图
洛书
天人合一:在易学中是所有学术的依据,并可通过此原理创建“易数”模型。在现代被认为是“哲学”。
类应原理:地球与人类,太阳系内天体与地球,由于运动形式的一致性和关联性,形成了一个全息的概念。
回归年:易学采用回归年作为周期研究对象。
易象:天象最大,其后为各种物象,物候,万物皆可为象,天象有唯一性,物象无标准,包含万物。
易数:由运动周期所产生的规律并用数字表达,包含规律数和自然数,前者侧重循环与规律性,后者诞生数学和物质科技。具备标准。
易理:由“象、数”作为原则,所制定出来的“道理”,对人类作用最大,可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。同时危害最大,不以“象、数”为依据,则产生偏颇。易理完全无标准,人人皆可说理,且人的意识、心性不容易被外物改变。自古以来的文人最喜欢说“理”,因为简单。
易占:本为“象、数、理”的综合运用,所以需要具备象数理思维。形式有很多种,依据选取对象而不同,比如星占以天体为对象;比如命理以人为对象;比如占卜以人事物为对象;比如中医以人的健康为对象。
河图:日月合图,由日月运动规律推导,可由易数推导,请翻阅论坛文章。同时河图数为先天数,在《皇极经世》中论述较多,请翻阅。同时是古代观星阵,类似英国巨石阵。
洛书:融合了地球特性的后天运动图,可由日月运动推导,也可由易数推导,请翻阅论坛文章。
先天八卦:可由多种天象、物象、物候、规律推导,请翻阅论坛文章,同时先天八卦数在论坛《皇极经世》中论述较多篇幅,请翻阅文章进行浏览。
后天八卦:与河洛之间区别一样,后天八卦融合地球的特性,同时可由河图推导,也可以由日月运动规律推导,也可完全由易数进行推导,也可由八卦纳甲体系推导,请翻阅论坛文章进行浏览。重点在地球结构。
六十四卦:可表太阳历和太阴历之间的计时差,也可表一周内的规律。
太极图:后天八卦换位,可见图形。先天八卦代入天干,可见图形。同时能由“天象、易数、易理”三个层面的解释。请翻阅论坛文章进行浏览。
易经:易学书籍之一。含最初的八卦、六十四卦模型,并应用于卜测。后人作《易传》,大大加深和着重“易理”层面的阐述,融合“象数理”后并突显“易理”的书籍。
三才:象,日地月,天地人;数,周内最小节点数;理,方位,周期,过程,各种物候,道理等等。
四象:象,天体运行四节点,四方位七宿;数,周期均分的四节点;理,方位,秩序,过程,四季,各种物候,道理等等。
易数五:见五行。
易数六:见六气。
易数七:象,日月五星,七曜。数,易数六后盈闰成一周,一周七天的源头,同时当做休息日。在圣经有表达。二十八宿四象分七,人体亦对应不同规律。
易数八:见八卦。
易数九:见九宫。
易数十:见天干。
易数十一:天地半周,最早有对应人体十一脉。
易数十二:见地支。
易数十三:历法有十三月,易学模型中用的不多。
易数十四:见易数七,在紫微斗数有十四星,在人体中医中有不同对象模型。
叁天两地:乾坤之策,根源在地球形状,表现为太阳起落观测时间点不同,洛书和后天八卦原理,同时在《皇极经世》的算筹中作为底层原理,是开物闭物原理,同时诞生诸多应用。
天五地六:也可以叫天六地五,本质上是周期内节点表达。
天地人鬼门:后天八卦规律,请翻阅后天八卦的论坛文章进行浏览。
神煞:大多数神煞体系来源于三垣二十八宿内星官状态或者连线,另外大部分来自于“象数理”的自定义。
道德:根源在易学内的天体运动所产生的规律,先天为“道”,后天为“德”。有关“道德”的易理论述太多,请结合易学体系自行理解。
经络体系:可对应易学内的天体规律,同时可由易数推导,详细过程见 经络穴位建模篇。
穴位:日月易学类应规律,以及详细的人身实验。详细过程见 经络穴位建模篇(待完善)。
二十八宿:太阳、月亮的行宫(舍)坐标。可定位黄道或者赤道,分宿度,用来制定二十四节气的准确交节时间点。
十二次:结合二十八宿宿度进行节气的测定。
十二辰:赤道地支坐标体系。
九宫:遁甲原理,同时来源八卦位。应用在各个学术中。
年月日时制定原理
六十甲子历:最开始为历法,后来主要用作易学底层建模,很重要。
古六历:黄帝历、颛顼历、夏历、殷历、周历、鲁历六种历法的合称,为甲子历的修补。形式发生不同变化,都是阴阳合历,其中以月相朔望定月的天数,以回归年为一岁,再使用不同的置闰方式,并不断改进。都是古四分历。
易学建模思维:见 易数建模。
各类模型的制定原则:见下面原理汇总,再不懂 见易数建模。
什么可归入易理书籍:古代几乎没有单独论“易理”的,一般会结合“象数”,但是现代人没有整体易学思维便不能理解。
五运六气模型原理:见 五运六气。
天倾西北,地不满东南:见链接
诸子百家,儒家,道家等:易学体系内侧重“易理”指导社会人伦的学术。
律吕:天象易数结合的产物,也是历法的应用之一,侧重于“易数”规律的概括,凡用“易数”必定可以制作数字模型。同时应用于音乐,秩序,预测等。
礼乐:参考 律吕。
墨家:侧重易数应用于生活物质的学术。
中国宗教:融合易学文化,侧重“易象”拟人拟神,并部分利用“易理”的组织机构。
黄帝内经:传统中医书籍,侧重人体依据易学规律的建模,根源在易学,应用在人体,是中医医经鼻祖书籍。
风水:符号和概念根源在易学,应用于“地相”、身外大环境。博大精深,学术分支较多。风水本是门很朴素,务实的学问,但因为其预测性涉及到“灵占”部分,所以部分学术被有心人利用来“装神弄鬼”。风水的流派和大体划分
易占:易学象、数、理的落地应用,需要象、数、理知识,分支很多,分命理、占卜、星占等等形式,大多数易占必须通过“象、数”建模模型,即起盘方式。然后再综合运用进行趋势推断,因为原理理解的人少,再加上其预测性涉及到“灵占”部分,所以部分学术被有心人利用来行骗。
易占的本质和根源
茶、酒、香、曲艺等文化艺术:融合易学“象、数、理”发展出来的多元化应用。
卦气原理
各种神数来源
上面这么多基础概念,我们之前都有写过,重点是突出它们的天象和易数方面。
五、大部分主流的算命和占卜方法模型原理汇总
接下来,就是每个具体的预测应用的探索:
所有的预测包含哪些种类?
这些不同种类各自的优劣在哪?
这些预测是怎么发明出来的?
符号如何创建出来的?
每一个应用步骤的原理是什么?
预测的底层核心是什么?
预测的作用范围是多少?
预测能干嘛?
……
得清楚上述这些问题,学预测才能最终明白本质。不然学一辈子,最终学成了老古董,老顽固,永远都是盲人摸象。甚至严重点的,学成了神经病。
四柱八字模型原理: 链接
奇门遁甲模型原理: 链接
六爻模型原理: 链接
大六壬模型原理: 链接
紫微斗数模型原理
铁板神数模型原理: 链接
梅花易数: 链接
河图洛书原理
占蓍原理
测字: 链接
手相
面相
五运六气模型原理: 链接
扶乩
解梦
抽签
龟占
塔罗牌
六十甲子纳音表原理
干支生旺死绝表易数原理(十二长生表)
干支的各种作用关系易数原理
八字排盘之争和排盘原理
大运模型原理和应用
胎元、命宫和身宫模型原理
六爻纳干支的象数理
大六壬贵人制定原理
五运六气模型原理
五运六气符号来源
六、中医人体建模及经络体系根源
这一部分内容目前在星球号内正在更新。没有上述的易学知识,根本无法完全理解中医里概念的制定和易学来源。这也是我为什么罗列出本文的原因。基本上有了上述的认识,中医才能真正入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