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
  • 中国易学 中国易学 关注:641 内容:651

    从孟之反,后其身而身先,看《易经》遁卦初六爻

  • 查看作者
  • 打赏作者
  • 当前位置: 超典 > 解密易学 > 中国易学 > 正文
    • 中国易学
    • LV2

      初六。遁尾。厉。勿用有攸往。
      遁,隐退,逃跑;
      尾,最后面,在位置上和姤卦上九爻的角相对;
      厉,危险将要到来,但是还没有到来前,那种已经能感觉得到危险的压抑氛围;
      勿用,不要用、不能用、不可用;
      有攸往,有所往。
      全句的字面意思是,最后一个隐退的人,有危险,就不要随意走动了。

      乾宫卦的前六卦,乾为天、天风姤、天山遁、天地否、风地观、山地剥,都是阴长阳消的卦。如果把卦画下来,就能非常清楚地看到。这六个卦,依次分别代表,从四月到九月的六个月。四月纯阳,五月夏至一阴生,到了六月遁卦,就生出两个阴爻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阴气不断增加,直到十月坤卦纯阴。再往后,十一月冬至一阳生。往返来复、循环不断。
      静态的遁卦,大象四阳爻居上,二阴爻在下,君子当道。一来,小人在下,位置低;二来,势弱力微,实力也不如阳爻。所以,遁卦的整个大环境还是稳定和谐的。但是事物,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,都在不断发展。不利的危险因素随时都会发生。当不利因素出现苗头,即将发生,所有人都开始隐退保身时,初六爻在最后一个,首当其冲,第一个被冲击。

      从孟之反,后其身而身先,看《易经》遁卦初六爻

      从孟之反,后其身而身先,看《易经》遁卦初六爻

      所以,初六爻,得跑得快些。最好在危险还没有到来之前,就能洞悉先机,做好准备。遁尾。厉。就是跑得慢了。最后一个,危险都已经来了,才想到要跑,没跑了,落入滚滚而来的冲击之中。
      平定安史之乱的幕后功臣李泌,和郭子仪一文一武,相得益彰。在整个平乱过程中,居功至伟。但是后来,唐肃宗任用史上著名奸臣李辅国为宰相。李泌看到情形不妙,立马就呈上了辞官的奏折,上衡山修道去了。李泌这样是料敌机先,跑得快,没有遁尾。
      元朝末年的进士刘伯温。因被同事陷害,辞官隐居山林。后来朱元璋起兵造反,请刘伯温出山帮忙。刘伯温本来不愿意出世。但是家里族人还没有安顿好,朱元璋就派人送来一封信,大意是:仰慕先生大名已经很久了,当今天下大乱,民不聊生,我想为天下百姓做点事,但实在是能力不足,想请先生出山做我的老师。为了表达我对先生的敬意,我已经派人把先生家族妥当安排,保护起来了,先生可以不必牵挂家中族人。刘伯温一看,家人都被挟持了,不得不出山。刘伯温这是跑得慢,没遁好,遁尾了。
      遁得好万事大吉,遁不好,就像刘伯温,厉就不必说了,最后还没能落得善终。
      这些是普通意义上的说法。《道德经》第七章说,圣人后其身而身先。则是将遁道反用,因为故意落在后面,反倒跑到了前面,更得遁道的妙处。
      春秋时期的鲁国,有个叫孟之反的将军。这个人很有名,和孔子的学生子路是同事,能耐却比子路大很多。有一次,鲁国和齐国打仗,鲁国大败,溃不成军。孟之反就主动在后面殿后,等到鲁国军队都撤得差不多了。孟之反也开始撤退,一边打马跑,一边大喊,我不是不想早点撤,是我这马,实在不行,跑不快。
      孟之反为什么要这么喊呢?看一下这个故事背景就明白了。古代,打仗撤退时,殿后最危险,尤其是打了败仗,因为危险大,所以殿后的功劳也大。鲁国当时政治环境恶劣,同事之间的猜忌简直匪夷所思,做起事来谨言慎行、如履薄冰犹恐不足,谁敢去出风头、抢殿后?敌人打不死,回到国内,同事也饶不了你,还敢抢功?但孟之反就这么做了,并且做得很好,部队都带回来了,并且走在最后。后来鲁国国君追究起来,孟之反有功无过,同事也挑不出什么刺儿来。这个遁,用得高明得很。

      从孟之反,后其身而身先,看《易经》遁卦初六爻

      从孟之反,后其身而身先,看《易经》遁卦初六爻

      从遁卦大象上看,阳重阴轻,阴爻还没有成气候。但作为明智君子,要能见微知著,通幽达远。要有远见,能从细节中发现问题,然后解决问题。
      以上是遁卦静态下的说明。太平盛世,君子当权,最下方的初六爻就像我们普通人,也是艰难万分、无可奈何得很,有的风吹草动,先砸在老百姓身上。
      如果从动态看,阳消阴长,小人借势而起,已经是大势所趋,不可阻挡。逼迫上面的君子退隐,以便自己上位。这也是很好的解释。此时的初六爻,依然是最底层的群众。被六二爻踩着往上爬。一将功成万骨枯,初六爻就是功臣名将身后的一堆堆白骨。
      张养浩《山坡羊、潼关怀古》,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;《道德经》第五章,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,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。意思都差不多,弄来弄去底层人物总是最受伤的那个……
      勿用有攸往,既然已经慢了,就干脆不要着急了,哪儿都不去了。历史上,朝代更替,改朝换代之际,前朝的旧臣,被新朝留下做官,都是这种情况。有人说是不知廉耻、认贼作父,有人说是大隐隐于朝,保存有用之身。各有各的说法,各有各的道理。
      遁卦初六爻,一个是要见微知著,逢厉而遁,在危险刚出现苗头,还没有实际发生时就隐身而退;一个是说,实在来不及,跑不了的时候,就老老实实待着,既来之则安之,不要随意走动了。

  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      登录
    • 做任务
    • 发布内容
    • 签到
      繁體
      客服
    •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: